新年新气象,聚力启新程。近日,学院院长梁宇栋与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同志走进天津广播,参加“公仆走进直播间”节目访谈,介绍共建技能天津,推动技能工作高质量发展举措成效。
如何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如何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政校企合作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哪些作用?来看本期访谈内容→
本期访谈嘉宾:
梁宇栋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院长(右一)
主持人:梁院长,我们学院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是如何实现技能培训与产业链有效衔接的?
梁宇栋: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作为技师学院,紧紧围绕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聚焦“1+3+4”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在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训格局、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健全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等方面着力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天津制造业立市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培训格局方面。学院形成了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核心的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格局,2024年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达16855人次,有力提升了产业工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是在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方面。多年来,在市人社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学院成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天津市首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建有“四基地一站一中心”,即4000平米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100平米安全体验基地、2000平米冰壶训练基地、3000平米拓展训练基地、144平米阳光加油站和200余平米测评中心。同时,学院与东丽区民政局、华中数控、泰西(北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政企单位深度合作,打造政企校融合共同体。学院积极深化校企合作,高质量建设奥的斯产业学院,形成了独具机电特色的“奥的斯模式”校企合作发展新标杆,与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签约了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形成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产业学院、工匠学院、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新型学徒制培训班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有力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训质效。
三是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方面。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结合重点企业实际需要开展项目制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加大能工巧匠培养力度,实施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根据市人社局发布的市场紧缺职业目录和《天津市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目录》,实施“工匠涵养创新工程”、“制造业根基工程”和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加强数字、民间非遗、高危行业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
主持人: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学院如何根据天津市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以满足养老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梁宇栋:
据预测,今年天津市常住老年人口将达367万,占常住总人口的24.66%,天津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于2018年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在册学生368人,为天津市同类专业体量之最。作为职业院校,我们积极发挥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路线图”变成“实景图”,实现天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整体素质稳步提升、稳定性有效增强。
一是围绕养老模式,开展多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学院培训工种从单一的养老护理员扩大到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推拿按摩师、医疗护理员等医康养护多工种全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已完成技能培训及评价2000余人次,为社会培养大量急需紧缺的养老服务人才。
二是突出精准培训,紧密对接智慧康养新业态。一方面针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模式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结合新时期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础兴起的智慧养老、嵌入式养老,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嵌餐、嵌智、嵌康、嵌护、家庭养老等综合智慧养老服务内容融入培训全过程,使学员掌握数字养老服务领域的智慧助老新技术新工艺。
三是数智赋能培训,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积极建设智慧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数字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截止到目前,已实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全覆盖,共计30余门课,2600余学时。同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拓展学习空间,方便师生通过平台学习技能。
主持人:学院与多家养老机构及政府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政校企合作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这种合作模式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促进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梁宇栋:
学院是全国智慧社区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文旅康养发展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学院秉承“面向未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与政企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与天津市养老院、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天津康宁津园老年公寓等多家养老行业标杆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东丽区民政局、津南区民政局、北辰区民政局进行政校合作,形成政校企合作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这种合作模式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方面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三方共育、有机衔接。政校企三方合作实施“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学徒制培训,共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促进产教融合培养技能人才。
二是需求明确、靶向培养。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校企联合组织人员培训,根据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靶向培养。比如,我市正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推进养老服务进街道、进家庭,学院2023年在东丽区民政局牵头下通过政校企合作,每年定期向东丽区新立街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输送嵌入式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满足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人才需求。
三是共建共享、就业稳定。学院与养老服务机构互设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培训基地,坚持校企资源共享共商专业教学内容,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校企共建实训教学基地,推行以岗促教培养,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实地参观等方式,为参训人员量身打造了涵盖居家养老生活照护、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规范、养老服务智慧系统应用、老年人能力评估等六门精品课程,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主持人:学院在技能培训服务社会方面,未来还有哪些进一步的规划和目标?
梁宇栋: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围绕落实我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要求,紧扣“津牌养老”品牌塑造,进一步聚焦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智慧康养服务,以市人社局批复的2025年创优赋能建设项目为契机,推进专业升级和数智化改造,并积极对接天津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扎实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