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12个小时、跨越近2000公里,我来到了“伟大转折铸就不朽丰碑”的红色遵义,开启了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
这里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的地方,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地方,是党独立自主解决自身重大问题开始的地方。1935年,红军长征在这里转战3个多月,召开了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演绎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战例,挥就了《忆秦娥·娄山关》的悲壮名作。
此次培训以“一次遵义会议、一场四渡赤水战役、一位伟人毛泽东”为主线,采用上一堂传统党课、看一次旧居旧址、走一次红军道路、唱一首红色歌曲、祭一次烈士陵墓、搞一次社会调查、过一次组织生活、写一篇党性报告“八个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交流互动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感悟思想真谛,提高政治站位
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两场精彩专题讲座后,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是如何用事实宣告“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结合疫情之下的现实对比,我深深明白了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发展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因此要增强制度自信、保持政治定力,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作为党员,我要打好自身“四铁”,树立铁一般的信仰、坚定铁一般的信念、遵守铁一般的纪律、增强铁一般的担当,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追寻历史印记,传承红色精神
此次实践教学依托遵义及周边特有的革命历史资源“红军烈士纪念碑—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青杠坡烈士纪念碑—娄山关战斗遗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路走来,我踏着历史尘烟中的一个个红色印记,感受着“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更深刻体味着时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艰难求索。跨越历史的长河,现在的遵义已不再硝烟弥漫,整洁的街道、宽敞的马路似乎早已抹平了昔日的坎坷,但历史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发生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党和红军尽管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却丝毫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没有动摇实现人民解放和革命胜利的信念,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种勇于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的伟大品格值得世代传承。
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皓然壮志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讲解员在讲述青杠坡战役时,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敢与天地比广阔的唯有精神”。望着幽幽山谷,聆听着这段悲壮的历史,我不禁潸然泪下,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红军伤亡3000余人,这些烈士们留下名字的很少,大多是无名英雄,他们用生命守护了青杠坡。我看到了用热血书写的忠诚,也看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皓然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要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将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为工作中的现实行动,忠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交流研讨分享,互通互学互鉴
每日晚7点到9点,是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时间,除完成每日一篇的心得体会外,我与同组的6位高职院校老师围绕“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等内容进行了学习交流,充分利用思政联盟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此外,小组还开展了头脑风暴活动,碰撞思维火花,就参观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进行分享,就如何融入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研讨。
聆听着历史与现实碰撞所发出的回响,回溯着血与火、生与死考验下的过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件件鲜活的事迹,让我的精神受到了深深的洗礼。面对考验,先烈们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始终坚守理想并矢志不渝,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更应追随光、散发光、成为光,履行好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个人微不足道的力量,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身为党员应有的贡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永葆青春活力,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践行者和新时代的追梦人!
|